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发布通知,暂停购买所有以美元结算的必和必拓铁矿石,甚至包括已经从澳大利亚发出的货物。不到一天,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急忙回应,表示中方的决定令人失望,并希望这一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
那么,中国为何敢在这个时刻突然暂停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澳大利亚为何如此焦虑?
据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的恐慌不难理解。毕竟,澳大利亚是中国铁矿石进口的最大供应国,占据了六成的份额。长期以来,澳大利亚一直在铁矿石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次,它却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买家的“冷淡”。过去,自2004年开始,铁矿石谈判几乎每年都是中国钢企在价格上屡屡失败,钢企几乎不得不接受三成到九成的价格上涨。
展开剩余83%然而,今天的中国不再是那个只能忍受高价的“食客”。随着经济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正悄然改变格局。必和必拓,作为澳大利亚三大矿企之一,长期以来依赖铁矿石维持盈利,而中国市场占其收入的40%以上。如今,最大的客户突然宣布“暂停采购”,导致必和必拓股价暴跌12%,市值损失数十亿澳元。
面对这一局面,澳大利亚总理和财政部长急忙呼吁中国恢复贸易,生怕中国真把铁矿石采购“关上大门”。然而,这一次,中国并没有像过去那样急于妥协。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通知明确表明,只要是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中国就不接受。
实际上,这一决定的背后,并非只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针对全球定价体系不公平的反击。过去20年里,中国一直是全球海运铁矿石的最大买家,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七成,但却一直被迫接受他国定制的高价。如今,中国的做法清晰地表明,铁矿石的价格和结算方式需要改变,美元霸权的日子要结束。
这一变革的初步征兆出现在2022年,当时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正式成立。该公司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贸易公司,更是国家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它的成立将中国钢铁行业的采购需求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声音,从过去的“各自为战”转变为“联合砍价”,大大增强了议价能力。200亿注册资本的背后,是对市场的强大底气。这使得中国有能力在铁矿石贸易中挑战原本由澳大利亚等矿商主导的定价体系。
不仅如此,中国这次还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要求:改变铁矿石交易的结算货币。以往的交易一直以美元结算,而中国如今希望使用人民币或其他货币结算,这实际上是在对美元霸权提出挑战。今年第三季度,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在全球金属贸易中已从2020年的2.1%攀升至9.2%,增长超过4倍。澳大利亚显然不愿意改变这种既得利益,知道一旦改动,它在铁矿石市场的优势就会减弱。
这背后不仅是中国在压价,更是在挑战全球定价规则。中国不仅在逐步减少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还在寻找其他供应来源。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就是中国布局的一个重要项目,年产量预计达到6000万吨,且矿石品位优于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矿区。其他如巴西淡水河谷和印度的钢铁厂商,也开始接受人民币结算,这使得澳大利亚不得不面对市场格局的变化。
更让澳大利亚焦虑的是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示范效应。中国的买家不仅在和澳大利亚谈判人民币结算,其他矿商如力拓、淡水河谷等,也开始接到中国买家的询问,考虑是否采用人民币结算。这不仅仅是铁矿石的问题,其他大宗商品如铜和铝,未来是否也会改变结算方式,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全球产业链角度来看,澳大利亚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但却缺乏像中国那样完善的加工能力和市场渠道。而中国则拥有全球一半的钢铁生产能力,每年生产超过10亿吨粗钢,比第二到第十名加起来还多。中国的需求让澳大利亚不得不依赖中国市场,如今,当中国开始寻找其他矿源时,澳大利亚才意识到,自己并非不可替代。
人民币结算的快速增长并非偶然,未来几个月尤其关键。如果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如期发货,人民币结算协议可能会逐步推广至更多大宗商品。其他如铜、铝等商品的结算方式是否改变,仍是未知数,但可以预见的是,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将逐渐发生变化。澳大利亚如今的困境,正是因为它过度依赖中国市场,而全球市场的格局正悄然重塑。
这一切并非中国单方面的反击,而是全球贸易规则的一次深刻变革。当买方开始联合,需求方掌握主动权,全球大宗商品的游戏规则必将改变。
发布于:天津市盛达优配官网-个股杠杆-在线杠杆配资-配资官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