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会的话,一定得试试。”“这个角色,你必须接。”“这样的戏,一定要演。”
演员陈龙生性随缘。而当郑大圣、王家卫、佟瑞欣,亲近的朋友、尊崇的导演、信任的前辈说出相似的话,他不仅“听进去了”,付诸实践了,还主动请缨、希望有机会“接着干”。
电视剧《浴血荣光》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由陈力执导,以“党的建军路线”为叙事主线,艺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伟大探索。剧中,陈龙演绎1927年到1935年间的周恩来。
“这个角色”为什么必须接?“这样的戏”为什么一定要演?更进一步,参演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对演员意味着什么?在接受文汇报记者专访时,陈龙一步步拉直问号。
“类似题材我以前很少尝试。”他并不讳言,在以电影《古田军号》主创为班底的《浴血荣光》剧组,自己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新人”。哪怕已在行业摸爬滚打近30年,如何走近历史、塑造老一辈革命家,是他需要以求学态度、满怀敬畏去不断摸索的。
现在,“新生”答卷交付观众。每每望着“致敬先辈”“勿忘历史”的弹幕涌起,陈龙觉得,他有了部分答案:“可以肯定,那是一次精神洗礼。”
从城市烟火到峥嵘岁月
接到《浴血荣光》邀约,陈龙反复确认:“是八一厂的陈力导演吗?是《海棠依旧》的陈力导演吗?那我太荣幸了!”
若干年前,郑大圣从陈龙的眉眼间瞧出几分革命家的影子,建议他试试。听者有心,他找来戏服自行试了妆,还有意识翻看相关史料、影像资料,深情勾勒周总理一生的电视剧《海棠依旧》就在其中。向往的种子在演员心头悄然发芽生长时,邀约来了,“第一反应当然是巨大的荣耀”,可转念一想,《繁花》还在拍摄中,心无旁骛地塑造角色是演员本分。
陈龙把犹疑向王家卫和盘托出,不想,对面回得斩钉截铁,“这个角色,你必须接”。不仅准假,王家卫还替演员打消顾虑,“两个角色有身型差、发型差,没关系,后期我来想办法”。就这样,近半年时间,陈龙和董勇折返于《繁花》和《浴血荣光》剧组,切换在市井烟火里的陶陶、范总和峥嵘岁月中的周恩来、彭德怀。
当然,从海鲜档口小老板到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革命家,表演绝非换个片场“一键换装”。陈龙第一次进组《浴血荣光》,正盯着监视器的陈力回头一看便脱口而出,“怎么那么胖”。30天减肥20斤,二次报到,导演点头“像了”。
“我不是特型演员,但无论是祖辈父辈还是年轻人,观众都会先看像不像。”陈龙说,要靠近一代伟人,形塑是必须必要,外型能为观众提供代入感,对演员建立自信同样奏效,“妆造完往镜子前一站,第一层表演自信有了”。随后,由形似到神似,声台行表在乎个人层面的雕琢,剧组整体氛围也为表演营造深度沉浸,比如“导演要求所有台词用南方地区的普通话表述,不能出现儿化音”,比如“让人仿佛置身历史现场的大场景”等。
厚重历史里蕴藏指向未来的力量
更关键的,还是得触摸角色的精神世界。
文献史料、影像资料、故居、纪念馆等都是能量场,陈龙说,为了心底的角色,“我其实准备了很久”,可真正要进组,所有功课不厌多不厌精。《浴血荣光》讲的是从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到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那个时间跨度里,人民心中的老一辈革命家都还是热血青年。“我会想,我29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在跨越时空的对照中再看革命家的青年时代,“敬畏油然而生,在同样的年纪,他们满怀热血去抗争、去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为自己,而是为国家、为民族,用信仰书写青春的战歌”。
捋顺了内心逻辑,陈龙从意气风发入手抓住人物特质。智慧、儒雅、真诚、无我……这些都是周总理的高贵人格,“而在那个年龄段,一代伟人也是意气奋发的年轻人,充满活力和斗志,纵有挫折,但在民族命运晦暗的时代,他们挺身而出担当起历史使命”。
《浴血荣光》从历史中钩沉细节,还原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的过程。“‘河山统一’的口令在片场很振奋人心!”陈龙说,那场戏至今在他心头翻滚。进组前,他见过《八一南昌起义》的油画,看过汤晓丹导演的上影厂经典影片《南昌起义》,对周恩来振臂朝天连发三枪的场景,毫不陌生。但当《浴血荣光》剧组正式拍摄那场戏,周恩来从门洞里走出,身边将星聚首,面前、身后都坚定地站着无数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那种无以言表的激动、心灵的震撼,可能只有我自己能真切体会到”。
还有一场戏,看似文戏,却是点燃演员内心的火。江西九江,周恩来在小阁楼上依次与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会面,从约定“这一枪,我们要响彻全中国”,到由大局入细部具体部署方案,革命家们夜以继日,只为让彼时“苦难深重的中国人看到希望”。陈龙说,同一个阁楼、同一天拍摄,身为表演者,他在导演执导下用神情、台词、举手投足来表达;而作为一个“拥有今天幸福生活的中国人,内心充满了敬畏与感恩”。
网友在弹幕里称那是热血青年们的“社交网络”,是一支“最强创业天团”。陈龙觉得,“河山统一”的口令能从片场燃到观众心头,不是偶然。“我们无法断章取义地去理解历史。我们拥有今天的风景与生活,都是先辈们出于改变民族和国家命运的炙热信仰、赤诚之心,同心举义。”从这个层面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英雄的故事拥有永恒魅力,值得一代代去述说。
在陈龙看来,厚重的革命历史里蕴藏着指向未来的力量。这份力量,给予演员滋养,同样也是馈赠给今天观众的。《浴血荣光》拍完后,陈龙带着孩子去了趟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站在周总理铜像前,他落泪了。“我们需要用影视作品的方式告诉一代代观众,哪怕你未曾经历过,但只要你看过、感受过,就会明白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写好“这一代演员”的时代答卷
武康路395号,距离网红的武康大楼几步之遥,这里是现在上影演员剧团所在地,我们对陈龙的采访也在这里进行。门口的浮雕、小院里矗立着的艺术家雕像,再到小楼里随处可见的老艺术家们的照片、海报、手印等,几乎都是上影演员剧团文脉的显影。
“赵丹老师曾有机会饰演周总理,但遗憾错失。”陈龙说,这次能参演《浴血荣光》,也能称之“完成了剧团老前辈的心愿”。不过,文脉传承不单单是角色人物谱系的接力。现在的陈龙多了层身份,担任剧团的副团长,“擦亮上影演员剧团的金字招牌,是我们这一代演员需要交出的答卷”。
剧团一楼会议室,大幅的“德艺双馨”匾额挂在醒目位置。从艺先从德,陈龙初入团时,时任团长崔杰告诉他,“你来这儿不是索取的,而是付出”;现任团长佟瑞欣也常跟后辈强调,“年轻人需要寻找一座灯塔”。随着个人表演履历渐丰厚,这些话在陈龙心里越发有了实感。“知道我要演周总理,佟团很高兴,他对我说,这样的戏一定要演,演完之后对演员本人是一种滋养、提升,你的眼界与胸怀会有所不同。”
拍《浴血荣光》,片场的陈力导演身体力行“教”会了陈龙很多。她讲究细节,人物的肤色、胡茬,身上红领巾的新旧程度都会随剧情推进发生变化。“而作为一位女性导演,她对战争戏、爆破戏的掌控和精准度让人折服,她对文戏的处理也很高级。”陈龙说,能在剧组见到《海棠依旧》的主演孙维民老师对他而言是个惊喜。更意外的是,孙老师这次饰演的林育才不是任何历史教科书里的人物。导演把镜头对准林育才一家,拍他们为了传递情报、缝制军装、运送弹药先后献出生命的故事,拍革命背后千千万万人民的缩影。
在《浴血荣光》,资深实力派不论是否主角、戏份多少,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普通人不是模糊的背景板,而是荡气回肠历史的一部分。陈龙眼里,这些都是“很深刻的一课”。
而在塑造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包括已经演过5次毛泽东的青年演员王仁君在内,主创们有个共识,伟人也是凡人。“在那个年代,他们是胸怀壮志、胸怀民族家国的热血青年。我们没有站在制高点去说教,把革命的故事娓娓道来说给现在的年轻人听,是我们这代文艺工作者要做的事。”
一方面,用人之常情去度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信仰、魅力人格,作为表演者更会被深深撼动:“他们那份‘无我’‘大我’,是能给吾辈指引的。”接受完记者采访,他就要搭次日清晨的航班飞往青海,投入下一季《一路前行》的录制,“希望为宣传环保理念尽一份绵薄之力”。另一方面,生活不是空洞的词,从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毕业”,陈龙对“深入生活”有了更深的认知。“源于真实体验的生活、能让人感同身受的鲜活细节,是演员通过表演为观众建立情感链接、走近人物的手段。任何时候,演员不能脱离生活。”这两年,短视频平台成了他在作品之外与观众见面的桥梁,他分享自己妈妈的日常小事系列播放量已经破亿,他也越发确证,“感受生活是演员最重要的一课”。
《浴血荣光》拍摄尾声,陈龙向陈力导演请缨,如果未来还有周总理相关的作品,他希望自己有幸能演绎更多时期的周恩来。
老一代艺术家们以特型演员的身份在光影长廊留下革命者的动人形象,现在,接力棒到了中青年演员手里。陈龙坦言,是挑战、是压力,更是使命,“如果能演绎总理完整的一生,对我个人演艺生涯是个重要的交代,也希望是我交给观众、给时代的一份答卷”。
盛达优配官网-个股杠杆-在线杠杆配资-配资官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